“您虽然这两年拍了几部商业片,但我们还以为您学院派出身,是有艺术追求的,结果什么时候变得这么……”
“电影史?艾伯特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不过是因为他出名,可从思想性上就不好说了。我们也不是说不尊重他,但就是他这样的人把文艺片的边界都拉扯得模糊了。”
更有人想法更偏颇一些的,甚至胡乱猜测开了:
“李导,听说您和凌嘉白导演私交很不错啊。凌导演是这个电影主角莫一笑的母亲吧?您说说……您这个推荐……是不是有点别的什么啊……”
李书成简直要被这帮人气死了,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我什么时候说不让你们追求深度?我推荐一部电影就非要有什么□□?!你们脑子快嘴巴好使,我说不过你们,我就问一句——不用和《最后的绿洲》比,就说这十年里不算《长庚》,哪年的开场电影票房过五亿、引起比较广泛的讨论了?”
底下立马又有人说了:“您别动不动就票房,什么事情都提票房,未免太庸俗了。”
“庸俗?”李书成看着下面这一个个人,简直要气个仰倒,“票房反映的是什么?是关注度,是观众的喜好。我也不想提票房,但没票房的片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没人看没人喜欢!我倒是愿意和各位一起追求正统,不过麻烦你们好歹看看这几年咱们这个电影周的参与人数。除了圈子里面我们自己玩,观众人数越来越少,你们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其他人慢慢地说不出话了。
“迎合观众?不迎合观众的就是好电影?你们一口一个‘正统’、‘理论’、‘深度’……呵。被评出来的、获奖的,确实没迎合观众,迎合的就是咱们这帮组委会的。这难道就比迎合观众高尚?迎合谁不是迎合,至少迎合观众的还能扩大电影影响力。”
他这个话说的很重,但奈何他是这里的副委员长,说的又是电影周关注度持续下滑的事情,底下的人就算憋屈也找不到理由反驳,只能闷着听,觉得脸上都火辣辣的。
李书成说了这一通,向后靠在椅背上,呼哧呼哧喘了半天才平息胸腔里的怒火,半天看看没人反驳,才又叹了口气问:
“现在在光脑上做第一次无记名表决吧,认同《最后的绿洲》作为今年‘金色齿轮’开场电影的按‘是’,过三分之二则通过,没过我们就继续讨论……”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大家都在担心完结的事情,放心,我会认真收尾哒,不会潦草而且还会有番外。正文结束的地方肯定是不能笑笑直接登顶的,有些后期的东西在番外里写哟a;
第207章 【捉虫】
“金色齿轮”电影节的开场电影选择了《最后的绿洲》。
这个消息迅速地通过各路媒体传播开来, 引发一连串的评论和猜测。
虽然名气远逊于五大奖项, 但作为汇聚了一群学院派导演的组织,“金色齿轮”电影节的评选被视为影视圈最高不可攀的象牙塔的审美。这个圈子被业界甚至戏称为“影视圈”的蓝血贵族——人少,保守,相对闭塞,格调高。如果说五大奖项中三大奖项这些年都越来越注重大众口味, 那么丹青奖和汉诺威奖可以说是一直在“深度”和“艺术性”上决不让步的两大奖项了。而比起这两个, “金色齿轮”的偏执程度甚至更高。
这个“蓝血电影”圈子对于商业片的态度不说不屑吧,至少也是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冷淡。
就算是在大众眼中是最出名的文艺片导演的卡尔·艾伯特,在这些人眼中都是值得质疑的。尽管他的片子总是能捧出影帝影后, 但这些经典之作本身却从未拿到“金齿轮”电影的称号。想想看, 艾伯特导演拍过的电影有一百部左右,获得五大奖项“最佳电影”奖有九次, 因为他的影片在这些权威奖项中封帝封后的更是不下三十人次……
就是这样, “金色齿轮”也从未将其作品选为开门作品。
然而这一次, “金色齿轮”的开场电影、暨这一年的“金齿轮”电影获得者,竟然花落《最后的绿洲》, 不得不说让很多人都十分意外。
——有些人甚至称之为“‘蓝血电影圈’的退败”。
《“戏”说》在四月刊杂志中猜测道:“……这或许是因为卡尔·艾伯特导演宣布这部作品是他的收山之作。这位导演在过去的二百年间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以大胆的手法将文艺片拍出了商业片的精彩, 并创造了文艺片票房的历史。即便是保守的文艺圈子,也从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逐步接纳。时至今日, 就算还有不少学院派不认可艾伯特导演的风格,但也无法否认他对于文艺片的巨大贡献和在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或许是这个封闭保守的小圈子这一回对《最后的绿洲》敞开怀抱的原因……”
.
“……艾伯特导演的光辉和荣誉终于让最保守的老古董也不得不退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业界公认‘金齿轮’电影的获得者是同年丹青奖最佳影片的前哨奖项。这意味着我们或许可以期待艾伯特导演在他的导演生涯中斩获第十座、也是最后一座最佳影片的奖杯——当然,前提是他这一次是真正选择了不再执导电影……”
青年卧在沙发上读着杂志里的文字,读完了一整段才放下,扭头对祁景言眨了眨眼睛:
“舆论上来看,艾伯特导演这次很有希望‘十全十美’啊
喜欢星际娱乐圈之男神有毒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