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谢逸的突然到来,让阿史那思摩有些不淡定,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越是如此,他越是不敢从一开始便撕破脸皮,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留下些许后路才行。
无论如何,只要不公开反叛,最后保住身家性命是可以的,和顺郡王的虚名估计仍旧会在,还是能过富贵日子。
毕竟自己已经五六十岁,已经没有年轻时那般雄心壮志。其实这也是个重要原因,人越是年龄大,就越是容易顾虑,尤其是拖家带口有子孙的情况下,哪怕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了子孙想想。
阿史那思摩就是这种状况,雄心壮志已经不再,反倒是为家长里短,子女儿孙所牵绊。加之颉利可汗的失败也是个巨大的阴影,大唐很强大,哪怕是如今关中兵力空虚也并非不堪一击。
所以本身阿史那思摩也没有太多的信心,而夷男和突利失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谢逸隐约把握了些许,从而成为利好因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是以谢逸忍不住感慨,所谓历史的必然性这句话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绝对,有太多的历史有着偶然性,某人不死,或者某人干了什么,历史会怎样怎样,这样的假设实在太多。
历史走向往往因为这样的偶然而改变,可以是一个人的生死,一件事的结果,也可能是一个人某一瞬间的心情。
看似微小,但经过蝴蝶效应不断放大之后,结果会怎样实在难以想象。
不管怎么说,现在阿史那思摩是愿意坐下来好好聊天喝酒,这就是好兆头,所以这顿有些来之不易的接风宴自然得珍惜。
试想想冒着生命危险来吃这段反,容易吗?单单说风险,那绝对不比鸿门宴差,至于精彩程度就不好说了,能不能成为佳话就更不得而知了。
不过假如说李治能够因此而成名。走上至尊之位的话,那么往后……也许若干年后,唐史高宗本纪会有详细记载,其中还会加上些许春秋笔法的夸张和吹嘘。
至于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嘿嘿,重要吗?谢逸轻轻摇头,陪着李治一道进入和顺郡王阿史那思摩在草原上的大帐。
过程和想想的没什么分别,一群突厥贵族被找来作为陪客,陪着晋王殿下和谢长史聊天。话题也不过是草原上的人情风物。
不过谢逸也注意到,一群突厥贵族们的神情看似轻松,但实际上都很凝重紧张,有的甚至还有些许抗拒的意味。.(
显而易见,有些人是并不欢迎自己这一行人来到草原,或者之说不欢迎大唐通知他们。
也难怪,毕竟当年突厥人在草原上是何等的意气风,何等的强大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在情理之中。
有些事这些突厥贵族,年轻时候正是突厥最鼎盛的时期。经历了很长一段好日子,傲慢与得意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
但自从十年前被大唐灭国之后,身份地位一下子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不至于是阶下囚,也有好就好肉,甚至仍旧可以在草原上作威作福。
但今时不同于往日,到底有些差别,多少有些二等人,甚至是亡国奴的感觉。奈何大唐国力强盛,他们无可奈何只能仰鼻息活着。被迫认命。
但是突利失的到来,薛延陀人提出的种种可能,对他们而言成为极大的诱/惑,很多心怀不满的突厥贵族便按捺不住了。想要通过此番机会,出兵南下击败唐朝,重现昔年突厥的强盛光景。
最要紧的是恢复他们昔日的荣光,从新过上真正作威作福的日子。
突厥贵族们赞成的着实不少,他们是各部落的领或小头目,说话是有些分量。有些影响力的。
奈何阿史那思摩本人却犹豫了,没办法,现在阿史那思摩是他们事实上的领,一言九鼎。他要是不点头,旁人也无可奈何。
突厥各部的长老们无可奈何,本来是打算期待黄河早些结冰,期盼薛延陀大军及时到来,然后趁机劝说阿史那思摩的。
却不想在这时候李治和谢逸来了,本来在一帮突厥人的眼中,这是个很好的良机,只要扣住了李治为人质,然后一路南下。
有了筹码在手,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即便是谈判,也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和余地。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阿史那思摩竟然没有这么做,放着眼前的大肥羊而无动于衷,还要设置接风宴来延请一个十三岁的汉家小娃娃。
就因为他是皇帝老儿李世民的儿子,就需要对他点头哈腰,恭恭敬敬?这是要做什么?无动于衷,继续忠于李唐,被他们压制吗?
还是想要将羊养的更肥一些?用得着,有这个必要吗?一众突厥贵族不理解,自然也不爽快,尤其是被拉来作为陪客,如何能有好脸色?
没有当场翻脸闹事那还是看在阿史那思摩的面子上,没有几个人对堂堂晋王殿下表现出应有的敬重。╪┢╪═╪┡.(。即便是敬酒,那眼神完全就是把李治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至于谢逸,虽然年纪大些,有几分名声。
但终究还年轻,而且只是一个小小的长史而已,素来不待见大唐官吏的突厥长老们哪里会把谢逸放在眼里?
对这些,不要说是谢逸了,就是年纪还小的李治都清楚地感受到了。
这时预料之中的情况,阿史那思摩本人没有太强烈的反应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些突厥长老们就不要指望了。
而这些人也正是此番定襄之行的不安全因素,一来
喜欢唐朝败家子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