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南京还没有攻克,郑家水师暂时还不能走,还得继续留在这里防止谭泰逃跑。看着其他各路友军到处抢地盘,内部其实已经有很多怨言,搞得郑成功压力很大……不错,他刚刚进封国公,手下将领也大多加官进爵,但这都是一纸空爵,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在东征这场饕餮盛宴中,郑氏集团一直在义务劳动。忙着端盘子上菜,看着别人大吃二喝,如果隆武朝廷不给予一定的补偿,会寒了三军将士的心。
无论大义还是私情。他即对得起大明朝廷,也对得起隆武帝,唯独最对不起自己的郑氏集团。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下郑氏集团的利益了,但是郑成功本身也是一个大军阀。和隆武朝廷的存在利益冲突,并直接表现在和万元吉的矛盾上。福建的地盘如果划分不公,郑成功会毫不犹豫地回师厦门,不当这个冤大头。
作为一代人杰,郑成功的政治嗅觉又比金声桓高了一大截,在朱聿鐭念的这篇祝文中,有些被金声桓忽略的信息,却被他敏锐地抓住了……金声桓只注意到“北伐”这个关键词,郑成功却注意到前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南京”,北伐的前提是攻占南京,却没有提苏杭和福建,换句话说,东征下一步的重心就是收复南京,然后就要图谋北伐,福建却被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这对急于返回福建的郑成功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南京不是那么好打的,一天没有打下来,郑家水师就得留在这里站一天桩,一年没有打下来,郑家水师难得也得站一年的桩?据说宁镇会战结束后,隆武朝廷就在紧锣密鼓地招降佟养甲,万一南京还没有打下来,福建那边却分完了蛋糕,他郑成功岂不是枉做好人?
从这篇祝文中,郑成功还强烈地感觉到,隆武朝廷对日益强大的武勋集团非常担心,不遗余力的进行打压,在这种大环境下,郑氏集团的利益由谁来保证?很明显,隆武帝想利用收复江南三省的契机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即将失控的楚军,郑氏集团很可能被殃及池鱼,在东征中落个一无所得的下场。
总而言之,先打福建佟养甲,对郑氏集团最有利。
先打浙江的和托、田雄,郑氏集团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先解决鲁王的问题,郑成功也乐见其成。
唯有先打南京,对郑成功没有半点好处,还得白白出力,只靠一个国公的空爵,远远不能弥补他的损失。
突然之间,郑成功觉得万元吉和杨廷麟的嘴脸都是那么可恶,骨子里的浪人性格上涌,恨不得一刀砍了这两个家伙。隆武帝是一个宽厚的君主,一向以大局为重,多半是受了这些文官的蛊惑和胁迫,才会对武勋如此寡恩……
汪克凡呢?汪克凡会有什么反击手段?
战争时期,军队才是保卫国家的定海神针,如果任由文官们摆布,会断送眼下的大好局面的!
郑成功一直从侧后方看着汪克凡,心里颇为焦虑,如果汪克凡选择退让,大势所趋之下,郑氏集团也只能退让,东征的胜利果实大半会被文官集团窃取,隆武帝和文官们联合,加强了皇权,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吃亏的只是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武勋,将来再有类似的情况,谁还来当这个冤大头?
自从拜祭仪式开始后,汪克凡的神情一直很沉稳,沉稳得让人忘记了他的真实年龄。
宁镇会战取胜后,隆武朝廷的政治形势必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切他早有考虑,对于隆武帝采取的各种手段,他多半也有心理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只有重心均匀的陀螺才能一直转着不倒,一旦内部的平衡被打破,比如在陀螺的一边贴上一块橡皮泥,它就肯定转不起来。
江南三省,就是这块橡皮泥。
汪克凡原本是打算做出一定让步的,把这块橡皮泥尽可能均匀地贴在陀螺上,让它继续平稳地转下去,但是很明显,隆武帝更喜欢大明王朝传统的政治模式,不惜把这个陀螺捏扁,变成一个不会转的秤砣,也要坚决地维护皇权。
从具体的政治斗争手段来说,隆武帝的这套组合拳的确很高明,汪克凡忙于军务,有些手段事先也没有想到,比如这篇祝文里大肆鼓吹北伐,就出乎他的意料……开什么玩笑,消灭济尔哈朗后,楚军几乎被打残了,隆武朝廷的家底也被掏空了,江南还有三大坨清军,哪有力量进行北伐?要进行北伐的话,最少也得休整准备一年半载的,因为是不可能的事情,汪克凡根本就没往这边想,隆武帝却瞪着眼睛唱高调,就是用大义名分来逼迫楚军。
还有南京。
在这篇祝文里,一再强调收复南京的政治意义,点着楚军的名字让他们尽快攻城,为大明收复留都,告慰朱元璋的在天之灵,然后传檄大江南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必然云起响应,楚军随即出兵北伐,就可把满清逐出关外,一举完成复国大业。
真的是这样吗?满清处于开国时
喜欢残明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