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记忆人秘密展开了搜寻西斯亚-旺卡飞行舱的计划。
在茫茫宇宙中去寻找一个不足十立方米的物体,比大海捞针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更何况还是一千多年前的遗物!
记忆人首先寻找一千年前留下的资料,然后对这九艘太空葬礼飞行器进行计算分析。
最后证实,其中四艘已经完全不可能再找得到了,因为后来发射的这四艘小型飞行器完全没有跟踪装置,也没有任何反馈信息,后续的记录基本就是零,当时仅是送上太空了事,
并且,当时的飞行器若要摆脱引力,还需要沿行星公转轨道飞行一段时间,然后再逐渐与恒星渐行渐远,因为没有跟踪记录,所以就无法计算飞行器的去向了。
如果仅从速度上去追踪,初步可以推断这九艘小飞行器大概是在距锐特星6亿千米左右的范围,虽然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飞碟的速度要到达这06光年左右的位置只需要一年时间就够了,可这是一个以锐特星为中心,06光年为半径范围的球体表面范围内去寻找,更何况还只是06光年——左右——的半径,这就又扩大了不知多少倍的范围。
所以说,成功率基本就是零。
另外五艘是有一些追踪记录的,而这五艘里,又以西斯亚-旺卡号最为详细,并且连续记录了大约有两年的时间,在以后了几年里,也偶尔会有它的信息,虽然这些记录到今天已经间断了一千年,但由于飞行器在太空中的航行路线,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是不变的,所以还有追踪到的可能。
但是近一千两百年,六亿千米,这期间会有很多的因素会改变飞行器的运行轨迹。
飞行器的自转、温差、流星或是宇宙尘埃的碰撞、大质量天体或是流星的引力、恒星风等等众多的因素,都可能对飞行器的航线产生影响,也许只是极其细微的影响,但在一千两百年的时间里,六亿千米的距离,那便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后来,因为资料实在是太少,计算所得飞行器现在可能所在位置太过巨大,就又排除了两艘飞行器,最后剩下三艘飞行器,并基本可以定位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重要的是,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了,距离也大致可以确定,只是这种确定也是有范围的。
这个有限范围是以锐特星为原点,以一度偏差为夹角,距离锐特星6000亿千米以外的一个空间,是一个直径100亿千米,厚离10亿千米的圆柱体空间内。
这个范围相对于宇宙来说,不过是白驹过隙,不过是弹指一挥,但对于锐特星人来说,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巨大范围;而对于记忆人来说,对于现在有了飞碟的记忆人来说,则完全是能力范围之内的。
如果驾驶飞碟,记忆人可以以三分之二光速行驶,并在七个月后到达那片区域,然后在那片区域大概每十四个小时就可以穿越一次,或者是每四十四个小时绕行一周。当然,因为是圆柱形区域,绕行的话,每一个平面绕行的周长都会缩小,所耗时间也会减少;穿越的话,在每个平面里来回穿越时也不可能都经过中心点,所耗时间也会小于穿越直径时的时间。
理论是这样说,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在三分之二光速行驶中,如何去发现目标就是个问题,并且是要在一个平面直径比一百万个锐特星横截面直径还要大的区域里去寻找一个不到十立方米的物体!更何况那里还是一个立体区域!
这依然几乎就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所以,除了技术方面要完善外,就是要祈祷这几艘飞行器还能发射出信号。
一千两百年了,这种希望很渺茫,也很奢侈。
剩下的就只能靠运气了,而这运气将决定锐特星人是否会绝种。
当年的收发设备差不多已经拆解一千年了,并且当时的技术也早已经被淘汰,还有飞行器上的电能和设备,一千多年了,理论是可以使用一千年以上的,但那依然只是理论,并且这么长的时间,目前还无法验证。
记忆人依照历史资料开始组装能收发并解析一千年前的信号的设备,虽然材料、零部件、技术等因素都是难题,但一个月后,设备还是组装起来了。
如今是太空活动频繁的时代,尽管在锐特星上,科技方面差不多已经有几百年没有重大的突破,但几百年至上千年的积累,发上天的卫星和探测器也是不计基数,并且很多探测器理论上也早已经飞越那九艘太空冰棺到达更远的外太空去了,所以,自太空中传回的信息也是不计其数。
虽然自外太空传回的信号有很多种制式,但每种的信息量都很庞大,筛选甄别的难度很大。
在一千年前,对于这些信息的筛选都是智能完成的,只取所需,从其它探测器上发回的种种信息,特别是图像类的信息,里面是很难甄别出在黑暗而浩瀚的宇宙中只有十立方米左右不发光的物体,就算真的发现了,这种图像也是会被当成无意义的宇宙尘埃筛选掉的。
就算自动接收装置接收到了太空冰棺发回来的图像信息,这种随意拍摄的图像,大多只是黑黑一片,背景最多有些星球的亮点,也是会被当成没有意义的图像被过滤掉的。
现在记忆人首先做的是在以往浩瀚的图片信息中搜索冰棺的图像,为确定冰棺的确切位置提供信息;然后再让目前冰棺方向的所有探测器全力搜索划定区域;最后,搜索划定区
喜欢别动你的记忆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