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人物的宣传,有力维护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统治,有力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正统观念,毒害了底层人民群众。读书人受其迫害更深,如明朝,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抢走了朱元璋的嫡长孙子的皇位,社会还认为朱元璋的孙子是嫡长孙,是明朝江山最有资质的继承人,而朱棣不是长子,与朱元璋的嫡长孙相比,不具备继承资质,用武力夺取朱元璋嫡长孙的大位是大逆不道。由此,有读书人方孝孺还出面为此打抱不平,最后不但搭上了性命,还让朱棣株连九族。你说方孝孺值吗?人家朱元璋的儿子与嫡长孙争继承权,关你方孝孺什么事?可是方孝孺却偏要为朱元璋的嫡长孙鸣不平,不与朱棣合作。朱棣怎么请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搭理。其理由就是朱棣冒犯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他为了这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不惜以生命相搏。可见这《三国演义》所宣扬的正统文化给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子民毒害有多深。
再说艺术标准,的艺术标准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怎样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呢?文化巨匠鲁迅先生作了具体补充说明:人物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起来的角色。你看《三国演义》塑造的主要人物——孔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是拼凑起来的艺术形象。如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从孙权那里借接过来的。空城计的故事是从程昱那里借接过来。锦囊妙计的故事是从曹操那里借接而来,借东风、石门阵的故事是从神话故事那里借来的……《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采取鲁迅说的这种拼凑的技巧,将孔明塑造成了一个“工农兵”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
在封建社会,由于统治者的奴役、压迫与剥削,特别是精神与文化奴役,使生活在底层的贫民精神麻木,他们面对封建统治的奴役、压迫与剥削而无法摆脱时,孔明这个艺术形象无疑是他们的一片精神鸦片。他们会幻想,要是社会多一些孔明这样有智慧的忠臣多好啊!他们会由此少一些欺压,他们甚至会幻想变成孔明一样的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扶正祛邪,铲除人间不平事。据说小时候对《三国演义》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痴迷原因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猜想的。但他最终还是人,也一定会有如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般的痴情原因。不过,有点可以肯定:《三国演义》、孔明、曹操等对产生过深刻与深远影响的,有人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创作思想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一些创作理论如此吻合呢?我想来想去,突然明白了。这是文艺的阶级、社会的最本质属性决定的。抑或以上关于文艺的论述,解释了文艺创作的最本质的阶级、社会属性。
试想,文艺不为无产阶级服务行吗?封建文化不为封建统治服务行吗?读书人说书不为封建统治服务行吗?那就会被封建统治者吊销执照,封闭说书场所,让你说不成书。要知道读书人沦落为说书人,是实在混不下去了。是为生活所迫,是靠此谋生的。如果封建统治者吊销了他们的执照,关闭他们的说书场所,他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为了生活,他们说书必须体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这个原则,况且封建社会的文化管制,文化奴役是耸人听闻的,其发展史上不断有所谓的“文字狱”惨剧发生。想到“文字狱”,读书人就会不寒而栗,他们说书时,敢不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吗?
再者,文艺不为工农兵服务,不为人民群众创造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行吗?说书人说书必须有故事,必须有人物,必须有说书技巧。这样才有人听,才有人愿意请你说书,才有人愿意出钱听你说书,要不然你说书就没有人听,没有市场,你就会从说书场所里自动消失!
由此可知,《三国演义》经久不衰,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真正原因!
三、《三国演义》及其他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在宋代说书人的说话话本上经众人加工创作而成书的,所以提到《三国演义》就必须提一提宋代说书人说书的情况。只是这属于《三国演义》成书以前的事,或者说《三国演义》还没成书时的事。关于宋代说书人说书的情形,具体讲是说宋代说书人说有关三国故事的事情。对于这一点,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过交代,他说:“闻刘玄德败,蘋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唱。”可见有关三国的故事对当时的宋人影响多深。苏轼的这些文字告诉我们,《三国演义》在它没成书以前,宋代的说书人就赋予了曹操、刘备鲜明的阶级立场。曹操是作为奸臣来抨击的,来憎恨的。刘备是作为正统英雄来歌颂的,来热爱的。曹操之所以是奸臣,是因为他不姓刘,而姓曹,他的一切言行不问青红皂白被斥之为篡逆。刘备因为姓刘,是皇室后代,他的一切言行都不问理由,全部被歌颂为匡扶汉室的英雄之举。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最早看破《三国演义》话本这一良苦用心的统治者,为什么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最早看破的呢?事实依据如下:
一是从赵匡胤开始,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命运。在北宋以前的历朝历代中,读书人是地位不高的,都是作为师爷为各级官僚作智囊的,是没有资格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