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教会了我恋爱,也教会了我演戏。因为是他,让我经历了人生的喜乐悲哀,赋予了我真正的灵魂。”她停了一下,抿嘴浅笑,“我感谢他,也,更爱他。”--夏涵《女人帮》
全世界都叫我们不要早恋。
然而,当我们长大以后,见识到了社会现实,学懂了人以群分,我们眼中的一切都将不复纯粹。回望过去,倒不如趁着我们还年轻,时光还没老,岁月正好,我们就该好好的丶认真的谈一场恋爱。
因为只有当大家都穿着同一件校服,我们才能突破那些名牌子或非名牌的有色眼镜;只有当大家都吃着同样难吃的饭堂,我们才能忽略那些米其林五星级或街边小摊的阶级界限。
只有在我们还青涩时,我们才能全然地投入进那种为了喜欢一个人而产生的毛躁小情绪中。想要在对方面前展示自己,却又忍不住胆怯;想暗地碰触对方;想多了解对方;不自觉的讨好对方丶跟着对方的步伐走……
那种纯粹的倾慕丶患得患失的情怀丶忐忑不安的心情丶自卑又自大的表现……
秋后的图书馆中,窗外红叶纷飞,夏涵所饰演的孙思雨呆望着伏在桌上的沈清怀,调皮地用圆珠笔轻轻戳了戳他的脑袋。
没有醒。
再用笔绕着他的头发。
她恶作剧得逞般笑了。
在镜头的另一个角度,局外人能清楚看见沈清怀的睫毛轻颤,手指稍有抖动,嘴角微微上扬。
空气中弥漫的暧昧气息连远在镜头外的工作人员也感受得到。
孙思雨的手慢慢放在沈清怀的发上,手指一绕,再绕。她俯身向前,鼻尖凑上发丝,轻轻一嗅--
是清新的洗发水香味。
画面温馨而和煦,然而江逸寒的眉间却不自觉地皱起。
剧本里可没有这一幕。
在孙思雨用圆珠笔“调戏”他后,夏涵应该要接一句“醒了?”,然后沈清怀才能爬起来,摸摸她的脑袋,说:“本来就没有睡。”
然而,她没有说,导演也没有喊卡。
夏涵固然不是忘了剧本的安排,更不是忘了台词而刻意拖延。
她只是想起了与叶怀的点点滴滴。
就像她希望与叶怀的距离更接近,更接近一样,孙思雨的心里,一定也是希望与沈清怀有更亲密的接触吧。
孙思雨的额贴上了沈清怀的后脑,江逸寒虽不解,但也努力作出享受陶醉的模样。
彼此之间没有一言,但这种感觉却是有经历过恋爱的人都会明白的。
夏涵记得她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说过,没有经历的作者不能沉淀出一份优秀的文学,因为他不懂得如何描写那件物件丶那件事情丶那个人背后的历史丶背后的意义,演绎出来的文字只会流於表面,而不能触动人心。
文学如是,放诸戏剧亦如是。
夏涵从前尚不能领略。
在剧本上的要求是哭丶是笑,或举手丶或投足,只要她有按照要求,将角色的感情演绎出来,不就可以了?
她的表情很到位,她的姿体很准确,她的台词功底也很深厚。
但是平平是哭戏,为什麽有人面瘫地哭,也能揪痛观众的心,让他们跟着一起哭;为什麽有人哭得七情上面,观众也只会当成雷剧一样疯狂吐糟?
那是因为演员背后的气质。
之前导演之所以会把孙思雨笑的那一幕一拍再拍,整尽挑剔,也不过是因为夏涵没有把那种甜美而羞涩的气质演活出来。
现在导演之所以看见夏涵多做了剧本以外的动作却没有即时喊卡,亦不过是因为她身上散发着的气质--
浑身弥漫的恋爱气息。
生活中的经历与明星的作品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当夏涵爱过丶痛过丶高兴过丶失落过,她才能体会到孙思雨的感情,继而把这种复杂的情感呈现在屏幕之上;而不只是概念化地把“暗恋”与“失恋”演出来,不只是让观众只看得见孙思雨在害羞丶在伤心丶在欢乐丶在流泪。否则,角色也只是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人偶,而不是被赋予生命的“角色”。在观众眼中,他们只知道角色有过这样的经历,却不能融入其中。
喜欢叶怀时的悸动丶被拒时的难堪丶欲放不放的挣扎丶得知他也喜欢自己时的兴奋,一一化成孙思雨的酸甜。
在导演的眼中,夏涵把她的情感融入到角色之中。虽然老戏骨不用这种手段,自能把角色演活,但作为一个只有配角经验的明星,夏涵这样的表现,也是难能可贵。她不缺乏演技,但她之前缺少了一种灵活。
现在,她懂得调动自己的情绪,将观众也带进她与孙思雨的世界里,与她们同喜丶同悲,甚至让观众也忆起那段不被允许的早恋,忆起那段同样充斥酸甜甘苦的爱恋,引发他们的共鸣。
而这正是原作文字所能做到的事。
夏涵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搔着江逸寒的后颈,让他很想不顾一切的抬手去抓痒。
孙思雨银铃般的笑声灌进沈清怀的耳中,言语间有一种“我早就知道你醒了”的淘气:“醒了?”
江逸寒犹豫着,最终还是伸出手,像是摸摸小狗一样拍着她蓬松的头发,“嗯,本来就没有睡。”
原作并没有详述后续,但依照剧本此处夏涵应该羞涩地拿起桌上的图书遮着自己的脸,可是夏涵却没有跟着剧本走。
导演皱起眉头,静看夏涵如何诠释。
只见她歪歪头,瞪大双眼眨了眨,接着便
喜欢娱乐圈之天生一对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