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绝对从第三方的角度去分析和辩证这种观点,请不要删除这种带有浓重学术氛围的作品相关,编辑拜托你们了!!!!!!)
从中恋物症举例某16岁男孩,对女人的平口高跟鞋具有性/冲动,他收集了好几双这样的鞋子,偷偷珍藏。后来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带来门诊。
会谈中,男孩说他对女人的这种类型的鞋子会有性的身体反应,比如会有‘’嗯嗯‘’bo起。询问他最早是什么时候对这样的鞋子种下深刻印象的呢?
男孩的回答是:最早,在幼儿园中班,当时大概是四岁吧,在地上玩,幼儿园阿姨在弹钢琴,男孩看到了阿姨的高跟鞋,平口式样的。当时就觉得特别美,印象深刻,很想去亲近这个阿姨,但是又不敢真的去表达亲近,当时并没有性的欲念和身体性反应。再以后,大概是十三四岁之后吧,就特别对这样的高跟鞋具有性的**和身体反应了。
会谈中,我开玩笑说:如果老奶奶穿过这双鞋,你还有**望吗?
男孩回答说:那就没有了。
我给他一个解释,他还能接受:你好像是喜欢高跟鞋,其实你内心是喜欢那个阿姨,更是想跟阿姨去亲近,只是从那时到现在,你一直不太敢于去亲近阿姨。
男孩回答说:是的。我现在也不敢去跟女孩子说话,打交道。
男孩在会谈中,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对妈妈也甚至不太敢于表达亲近。看得出来,这个男孩跟妈妈之间的感情也是比较疏远的。在后来的会谈中,男孩说,他在网上也曾经看到过关于男女之间‘’嗯嗯‘’的文字描写,他在内心可以把文字转换成图像,想象着自己会跟女人亲吻和拥抱,每当想到这里的时候,他的想法会突然一下转到去想高跟鞋了。
我打趣地跟他说:如果你跟一位女孩,你们相互爱恋着,你会不会主动给她脱去内衣,然后看到她的生殖器官,以致跟他们做‘’嗯嗯‘’
男孩回答说:这太有冲击力了,我从来没敢这样想过。
我说:如果女孩子自己主动把内衣脱去,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男孩:我会逃跑,可我又觉得自己失去了一次机会??
我问:你为什么要逃跑呢?
男孩:因为一这么想的话,就会感到脖子发紧,发卡,心慌憋气,很恐惧。
我问:你感到脖子紧、心慌憋气的时候,是否也有身体的性反应?
男孩:嗯,是有的。
我解释说:看来,你不仅是恐惧,还伴有对性的震惊和激动、兴奋。
男孩:嗯。
我说:以后每次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当出现这些反应的时候,你会决定让自己继续想下去呢,还是让自己不去想?
男孩:我试试吧。简要分析从上面的这个例子,大致可以看出:男孩表面上是爱“高跟鞋”,其实是爱那个“阿姨”,高跟鞋只是那个整体阿姨的一个局部特征。以局部代整体,就是初级思维过程的特点之一。当然了,男孩并没有局限于那个阿姨的高跟鞋,而是替代(甚至是扩展)为其他女人的高跟鞋。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儿童的性驱力,当没有能够继续把妈妈或阿姨发展力比多投注对象的时候,却固着在“高跟鞋”上了。借助“高跟鞋”,这个男孩就可以释放他的力比多了。这是其心理发展的停滞。心理治疗的要点,就是把已经停滞的儿童心理重新继续发展起来。力比多,如同洪水,正常渠道被堵了,就泛滥到异常渠道上去了。所以,治疗的办法,应该是首先让病人控制自己的异常,不让它泛滥乱流,这样的话,性能量就会蓄积,憋得难受。同时,疏通他的正常渠道,让性能量顺着正常渠道流淌出去。让力比多从对高跟鞋的投注转向对女人及其的投注。这可以通过鼓励病人进行自由联想式的性幻想来实现。
按照客体关系的理论来看,这个男孩与他母亲的互动关系可能原本就存在问题。幼年缺少母爱,所以才对幼儿园阿姨突然感到醉心的亲近与幸福。缺乏母爱的情况下,男孩的个性比较孤僻,很少有好朋友可以交流想法和心情,更没有与女孩打交道的勇气和经验。其前俄底浦斯期的心理发育导致的人格缺陷,使他难以处理好进入俄底浦斯期时所遇到的性困惑。后续的心理治疗应该鼓励男孩增加与同龄人的交往,多一些朋友,多与朋友们一起探索性的奥秘。同时鼓励他逐渐增加与女同学等的交往。通过这样的交往,有助于丰富其人格,弥补人格发展的滞后或缺陷。
思考性心理障碍,过去有一个难听的名字,叫做“性变态”。“性变态”这个名字,本身就具有歧视性,反映了人们对于该类行为的道德(价值)判断与排斥。后来改为“性偏离”,就比较中性一些。但是,既然“性偏离”被当作是一组疾病列于诊断标准之中,还是反映了人们对此类行为的不接纳。既然是“疾病”,也就意味着要让“患者”必须接受治疗,“患者”必须接受他人对他们的改造。不仅是性心理异常,其实,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有很多条目也都反映了人们的道德判断。
同性恋,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又不危害他人和社会,基于这两点理由,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删除。从此,同性恋者被“正常化”了。恋物症,如果不危害他人,只是作为个人的一种“性偏好”,如果不去偷窃他人物品,也可以被接纳、尊重,被“正常化”。
喜欢以撒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