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大员,就编出了类似这样的故事,摆出来试着卖了卖,结果很受欢迎。
反正出身不好的贫家学子都很喜欢,毛蛋以前没看过,这本是出于好奇问同窗借的,为了插队借到还请人吃了顿肉包子。
毛蛋翻开接着上回往后看,一边看一边觉得这故事写得真没有他叔的亲身经历来得爽快。
可能编故事的都看不上他三婶这样的乡下婆娘,从没有给书生娶乡下妞的,都是同富家小姐情投意合,结果饱受阻拦,书生争气步步高升,让岳父上门给他赔不是之类的。听说也有起先娶了乡下婆娘的,等发达之后,乡下婆娘要不自请下堂,要不甘愿把正房位置让出来给他做小……
这几年类似的话本子太多了,听说很有赚头,还有人问他怎么不写?他是亲眼看见他叔怎么发达的,写起来肯定更痛快,这么一本,只要受欢迎书肆都抢着要,能赚不少。
毛蛋听家里说,他叔在镇上学塾的时候除了读书也抄书换钱。
他就有了效法之意。
觉得抄书太廉价,写这个倒是可以。
陈氏不识字,看到毛蛋捧着书读也觉得他是在刻苦用功,哪能想到人在看话本。白天看话本,晚上入睡前还想故事做美梦,带进自己就觉得真好啊,要是自己也能这样,那该多畅快。
他都想到美眷在侧衣锦还乡的场面,看得满脸喜意双眼放光。
毛蛋读了几个故事,学了些手法和窍门,把书还回去就开始构思自己的作品了,他准备取材于他叔写个比其他人都精彩的,和书肆好好谈谈合作。不说传到外面去,只要能卖遍宿州就能发财。
卫大郎和陈氏还不知道毛蛋有这志向,两夫妻都不聪明,这儿子想法倒是多。
隔壁二房的还在琢磨怎么利用虎娃成亲捞点东西。他已经想到写话本赚钱了,故事是现成的,毛蛋都想好了,反正主角是他叔,只不过换了个名儿。回头写的时候捧着他叔写,就算以后穿帮了,他叔总不会大老远跑回来收拾他。
毛蛋准备了笔墨纸,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起先是主要读书,匀出些时间写写,从他第一次把手稿送到书肆,掌柜看得两眼放光,让多写一些,这一定能卖,能卖得比谁都好。
这话不是瞎说的,掌柜有凭有据。
他为什么敢断言?
因为其他人从通政使大人身上取材的时候都不敢写得太像,怕传出去招大人不喜,惹出祸事。这个卫大顺是个人才,他是卫成的大侄子,从小听着叔叔的故事长大,故事的开头还原度就很高,哪怕内容还不多,已经看点十足。
掌柜看过一些话本子,觉得这要不红天理难容。
为啥?
这卫大顺真情实感拿他叔叔当主人公,用的俨然是一种大义灭亲式的写法,特别真实的还原了卫成的故事,同时也还原了卫大卫二两兄弟的心态。
掌柜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夸了这个话本,让他多挪出些时间来写,跟他合作,看能卖出多少给他抽成。
光这么说感觉还不足以激励对方,掌柜同他立了字据,又送他好些笔墨纸,让他抓紧,挣钱不等人。
毛蛋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被这么肯定之后,他干劲提起来了。答应说回去就写,十天后再送一部分来,又说他叔的故事比较长,恐怕要一两年才能写完。
这有什么关系?
边写边卖呗,以后等全部写完了再重新装订,还能卖个全本。
书肆那边给毛蛋画了天大个饼,准备认真同他合作,大家一起发财。毛蛋本来平衡分配的时间就往创作倾斜过来,镇上学塾又没什么旬考月考,夫子顶多布置一些功课。察觉到卫大顺最近不太用心,夫子同他提了两回,看他还那样就摇摇头没再去管。
反正是私人办的学塾,交上束脩就能来上课,能有什么硬性要求?
毛蛋写得就很有滋味,看书肆那边非常满意,他更有成就感……这时卫成还不知道他当了大侄子话本里的主角,更不知道他侄子即将把那玩意儿卖遍全宿州,完全想不到这跟着就要成为说书的唱戏的素材。
他在干啥?
他与同僚在宫中陪皇上过团圆节,这次还是没带宣宝福妞,事实上他连砚台都不想带的,是皇上提起来。
到中秋这会儿,京中早已经转凉,酝酿了一整个热天的立后事件还没落幕,没有任何一方具备压倒性优势,皇上是怎么个想法暂时也看不明白。
这时候有人想到从卫成这边走走关系,倒没想给他送礼,是想通过夫人之间的往来,同卫家套近乎。许多人都看出来了,卫成他对皇上有相当的影响力。有些话,别人说皇上不会听,是他说的皇上会听。
因为这个前情,姜蜜一到宫中就接收到许多好意。
开宴之前夫人们聚一起赏桂,话题就经常带到姜蜜这边,不断有人同她搭话。夸她儿子教养得好,问平常是怎么管的?又问她平常都做些什么?怎么不见外出走动?
“卫彦是老爷教的,我只不过偶尔说一说人生道理,多数时候不太管他……”
姜蜜还没说完,就有
喜欢旺夫命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