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才到一半,城东槐树里郑族倾巢而出,几千族人跟着族中耆老浩浩荡荡奔往溱洧之畔老郑的祭祀场所。本来你繻公后裔回来祭祖,咱们虽然不爽你,但也没想过要搭理你。但现在不行,谣言四起,咱们城东槐树里郑族本是县中望族,现在倒好,你们一来,咱们成了叛臣贼子,咱们祖先子阳公还成了偷人老婆的好色之徒,咱们不干!杀人的明明是你们的祖先繻公,还不让人复仇啊?这是大汉朝,你想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啊?还讲不讲理?你要祭祖本来无妨,但现在因为你来了,又导致本族声誉受损,那就不行了,要祭祖可以,先把事情说开了,大伙四四六六拆掂了再祭祖。
老郑也不是吃素的,来捣乱是吧?排阵!两千精锐士兵将祭祀时披着的白袍撩起来翻到背后,露出身上那铮铮铁甲,负坚执锐,目露凶光,顿时将群情汹涌的城东槐树里郑族族丁唬住了。可是,害怕得再腿软也不能一哄而散啊,事关本族声誉,不讨个说法不行,这回认栽,以后在本县就难混了。
双方一直在对峙,那头急得新郑县令如热锅上的蚂蚁,迅速调集县中士兵、衙役赶赴现场维持秩序,却见老郑正和罕氏郑族的耆老围着胡桌一边喝茶一边吵架。不是说要正在聚众械斗么?这种现象其实很符合逻辑。罕氏郑族的耆老们这一辈子见过的风浪比你们这些年轻人吃的盐还多,眼看着武斗不成就改文斗。好在老郑也没想过要真打,文斗好,那就打口水仗。既然县令来了,那就更好,来当个中人呗,看看谁家的族谱记载的事情靠谱。
县令一看不得了,这那是你们两家族谱说的开的事情啊,这事情都是记入典籍的,你们改得了族谱,还能把《左传》、《韩非子》和《史记》一并改了不成?
“你说你们罕氏郑族冤枉被杀,有无证据啊?连族谱都没有,你爱说什么都行啦!本官断案向来是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你无证无据,让本官如何信你啊?”老郑一伙大喊老父母英明。
“你说子阳的子弟杀了繻公弑君不臣?哇塞,还大逆不道呢?真吓人!那你有没有证据呢?族谱?这么新的族谱?你刚抄的?你当本官是三岁小儿啊?这证据存在瑕疵,本官不予采信。”新郑罕氏郑族高呼老父母英明。
吵了大半天,县令不干了,反正典籍是改不了的,家谱怎么修是你们郑族的事情,既然你们两家闹不开,那就打吧,本县令的娘亲喊本县令回家吃饭了。走!话毕收队回家,头也不回!陈近南在老郑的指示下,迅速让人抬着一个大木箱追上去:“老父母!请蓦然回首!”
陈大侠那动人的呼唤声,早在日前大侠登门拜访时已经被县令老父母深深的记下里了,立即止步回眸一笑,说:“陈兄弟,还有何贵干呢?”
陈近南指着不远处的新郑城门,肃容说:“老父母舟车劳顿,马不停蹄,不惜跋山涉水从县衙不远千里来为我两族调解纠纷,我家藩主十分感激,老父母岂能一走了之不让我家藩主款待呢?便是老父母公务繁忙,我等亦应当奉上仪程给老父母和诸位差大哥作水脚费。”说罢让人抬过木箱,抬箱之人显然受过专业训练,将看起来“轻飘飘”的木箱往地上轻轻一放,硬是飘起阵阵风尘。久经考验的县令老父母岂会瞧不出其中的“轻重”,不然这官也当得忒无水平了。
虽然心动,但县令老父母也是很有职业操守的,没办事就收钱,吃相这么难看的事情作为斯文人还是做不出来的,县令老父母便肃容说:“维持本县治安秩序,乃本官的分内之事。无功不受禄,陈兄请回吧!”
陈近南一本正经地说:“老父母此言差矣!在下正是为老父母声誉计才追回老父母,在下素闻老父母清廉如水,当然不会光天化日之下行贿老父母和诸位兵大哥!”
“此话何解?”
“老父母试想,若两族在此械斗,即便老父母不知道,弄出人命案来,老父母虽然无责,但于声誉肯定有损,至少也是个办事虎头蛇尾的恶评!”
“然则清官难断家务事......乡族纠纷应按乡约处理,本官也难以插手。”
“的确如此,所以在下等不是想为难老父母。家务事当然应为家族里头了断。然而我郑氏一族的秘闻乃见于史书典籍之中,我家藩主便想既然如此,何不请来郑国故地郑氏遗族的耆老一起陪老父母断一断此案,还可广邀饱学之士旁听。老父母届时再见机行事,岂不扬名天下?”陈近南停了一下,指一指远处也抬着箱子一路跑来的人又说,“老父母,罕氏郑族想必也会同意此方案。”
县令老父母以后会不会扬名此刻还不是最紧要的,关键的是罕氏郑族也来送礼,这族本来就是本县望族,此事涉及族人声望,想来出手也不会吝啬,吃完原告吃被告那是县令老父母一贯的手法,既然利益能最大化,县令老父母当然也就勉为其难了,对着来人说:“郑老,你郑氏一族的事情本官真不好断啊!”
“是的,老父母言之有理。”
“那么本官有个想法。”
“老父母请说。”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嘛!依本官看!你郑氏两家的纠纷应该由你们郑氏族人自己解决。不如就请周边郑氏诸族一起来断了你们这家务事,如何?你家这事嘛,载于经典,本朝太史公也语之不详,还需广邀饱学之士前来评论,郑老看本官如此处理妥
喜欢三国海王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