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朋友要忠诚,朋友之间相互要讲义气,这永远是人们的美好追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豪迈之情,撼天动地,为了兄弟情谊,三人后来更是演绎了一出出千古流传的美好故事……
水浒英雄,纳投名状,结拜称兄弟,这一拜,忠肝义胆,生死相许,誓不分开,永不背叛,108条好汉就是108个好兄弟。水泊梁山,忠义堂上,万古传诵的,是他们对朋友的忠诚和义气!
“义气”一词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然而如今在不少人眼中,“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畸变,狭义地成了“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阵里,从而害人害己。
一些人常把“好哥们讲义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哥们儿两肋插刀在所不辞”等“豪言壮语”挂在嘴上,无不表露出对哥们兄弟的仗义,对友情的忠诚。据近日《苍梧晚报》报道,为帮朋友出气,初中生赵某在别人唆使下,用螺丝钉绕着一辆迈腾汽车划了一圈。最终,他因故意毁坏财物罪,被法院判处罚金5000元。小赵的理智已被“义气”绑架,是非观念已被“哥们”感情取代,不分情由地为朋友铤而走险,视法律为无物,难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历史上,关羽是一个被极度推崇的人物,是“义气”的代名词,在民间的影响无人能比,但也要正确学习、正确效仿、正确看待,不能让义气披着“忠诚”的外衣,让自己为名所累、为“义”所绊。
关羽生前仅为蜀汉一大臣,死后被历代一路追封,从北宋末的“武安王”到元代的“武安英济王”,再到明代的“关圣帝君”,终于在清代顺治年间达到事业的巅峰时刻——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宋初,赵匡胤并不对关羽感冒,把他赶出了庙堂,随着南宋的偏安,关羽的地位大大提高,这正与《水浒》前期成书处在同一个时期,在作为“义”的代名词与《水浒》宣扬的忠义距离接近,作者不仅写出了关羽的后代关胜,还写出了关羽的精神的后代朱仝,虽然关胜是梁山第五名好汉,但关羽由于水淹七军杀死了满宠,满宠的后代随邓艾平定蜀汉时,为报杀父之仇,尽杀关羽后代,实际上关羽的血统上是没有后代的,精神后代应该是很多很多,不幸的是好人朱仝成为其中一个。
朱仝,济州郓城县人,富户出身,原为郓城县马兵都头。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朱仝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人称“美髯公”,这是朱仝引以为豪的,也是他的精神依托,朱仝身长八尺四五(约合今天的1米84),也是面如重枣那个目若朗星啊,人人都说他长得像关羽,他也学关羽留起了虎须髯,长一尺五寸,喜欢被人称为“美髯公”,它不仅外貌学习关羽,在性格上也处处学习关羽,表现在他仗义疏财,结识江湖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关羽提倡的“义”在他这里成为生活的唯一,不自觉中成为一种负担。
朱仝由于外貌貌似关羽,朱仝就以为自己是关云长再生,以关羽提倡的“义”为生活准则,义薄云天,为朋友两肋插刀却不计得失,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工作作为实践“义”的平台,分不清哪是正确哪是错误,迷失在江湖义气中,也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做人职责,迷失在黑白两道分不清主次中。黑白两道是指主流社会与叛逆群体,前者以官府为主导,后者则是心怀叵测的江湖。一个“义”字是二者妥协的着力点。“义”字使黑白两道的距离无限接近。它冲淡了政府的核心价值观法律秩序。以朱仝官吏身份,只要依照法律秩序办事,他是不会走进给主流社会对抗的角色,但是,由于朱仝不自觉的把自己当作了关羽的化身,感染上了“义”字的病毒,虽然分不清关羽的“义”是兄弟之义还是江湖义气,当抢劫生辰纲之案暴露的时候,面对自己的同事和熟人,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他先是放走了晁盖,后来又放走了宋江,再后来,朱仝又冒死放走了雷横。这些,都是那个举足轻重的“义”字在所累。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本是人之常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朋友所做的违法违纪的坏事也可以姑息纵容、迁就包庇。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拥有哥们义气,因为我们需要找到感情倾诉的出口,需要有人在我们心情失落的时候安慰我们,但是哥们义气终究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真正的好哥们,不是在他违法时帮他“将错就错”,而是应该陪在他身边,帮他改邪归正,踏上正途,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友情。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应该**讲德,而不是讲“义气”。“义气”时下的解释应该理解为:由于个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甚至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狭隘思想,是一种封建社会的道德意识。但是若是真正的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做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萎缩在某个角落,听凭事态发展!当朋友有困难时,无论如何也要帮朋友走出困难。义气,应该是没私心的友谊
喜欢德天下——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德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