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 正文 名相 17.
章节字数:2770 更新时间:09-06-12 21:17
/*绿水袖**首发*/
*******************************************
隆庆四年夏,隆庆帝循例要去城外避暑山庄小住。回来的路上,罕见地竟有两个衣衫蓝缕、骨瘦如柴的老汉拦在巨大的皇家仪仗前,说要告御状。
隆庆帝平时待百姓颇亲厚,多次下令减免百姓赋税。拦路的虽是小小百姓,皇家侍卫长亦不敢怠慢,禀了皇帝。
隆庆帝有些诧异,立即让人带了两名百姓前来。隆庆帝平日有言,若这天照朝的官吏是百姓的父母官,那他就是百官的父母,也就是百姓的祖父。这时候,这位“祖父”完全以父辈对子侄的宽容怜惜,听完了另两位在年龄上足以当他“祖父”的老者所言,顿时大为震怒。原来,两名老汉皆是夏邑西河村人氏,夏邑今年发生了大水灾,饿殍遍野,官府不仅不赈灾,反而强抢灾民的口粮交税。他们是活不下去了,才上京告御状。
隆庆帝下令彻察此事,又令太监妥善安置两人,这才打道回京。
隆庆帝无疑是极聪明的人,但正因为他太聪明了,往往一眨眼间脑子便转过千万个主意。怒气既消,他便有些疑惑,夏邑距京城路途遥远,两位饿得气短的老汉根本不可能步行、仅用三四个月的时间便走完麽长的距离,途上必须有代步的工具。试问夏邑既被大水冲得一丝不剩,这代步的无论骡马大车从何而来?路上的盘缠又从何而来?且乡民蠢钝,真地有胆量孤身上京告御状麽?是不是背後有那等不安份之人代为指点?
“传俞相!”回到京中,皇帝甚至顾不上亲近那数日来独守宫中、倾国倾城的馨妃,而是立刻钻进御书房,并让太监立刻传召。馨妃正是以前的馨舞公主。
“大胆俞序轩,朕且问你,夏邑水灾的事情,汝可知晓?汝可知道,灾民无以为生,都告到朕驾前来了?朕说过在朕离京期间,汝暂代朝政,却如此玩忽职守、置天下黎民苍生於不顾,汝之罪当诛,汝之过当斩!”隆庆帝极少发怒,但一旦发怒,他的声音就会显得阴恻恻的,龙目犹如闪电般,足以使一般胆小之人魂为之夺。所谓天威难测,正是如此。
御书房,俞序轩每天都要来,按理说对上次发生在御书房的惨事他早就该忘了。他也以为自己忘了。可这一次皇帝的语气不善,居高临下的凌厉,又勾起了他痛苦的记忆。那是他人生中最悲惨的一幕。原本有的那丝对自己拿灾民当枪使的愧疚,顿时也转作了满腔刚硬。
他是宰相,原本应以谋天下万民之福祉为己任,但是现在,他却顾不得了。他只恨自己不是武将,又恨自己出身大族,族人拖累太重,否则他大可凭武力报仇,又或者放手一搏。而无须如此小心翼翼,耍那等不入流的阴谋诡计。不动声色的小动作固然安全,但见效亦慢,也许不等成功,便被从宰相这个位子上撸了下来,又或者赐死。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那份权势是皇帝给的,而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俞序轩无法直接对抗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只能选择以他的宰相之材、博闻强记,以他执掌朝政十数年的人情练达、掌握的秘密、熟悉的人员极多,来曲线报仇。
俞序轩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说:“皇上息怒,请容臣禀来。”作为宰相,俞序轩确实了解他的皇帝,甚至於算准了皇帝的心理。皇帝的怒气是真的,皇帝的猜忌也是真的。对那等安分守己的良民,他自是一位慈祥的好“祖父”,但对那些不听话的逆贼,皇帝杀起自己的“孙子”来,同样不会手软。正所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民不告官,是千百年来统治者的惯例,今天的事,即或真有其事,也已经犯了皇帝的大忌。所以,俞序轩明白只要他也抓住这一条,皇帝的话不足为虑。
“讲!”隆庆帝怒冲冲地说。
俞序轩说:“不错,是有官员弹劾夏邑县令孙艺和河西巡抚勒阿兹等官员相互串通,隐瞒灾情。微臣批复‘著河东巡抚代为查实,有证据之後再上报’。”
“你……你知道了还敢……”隆庆帝大怒,用手指著面前的宰相,额上的青筋突突直跳。想起在水灾中丧命及苦苦挣扎的无数小民,这一会儿,他连杀俞序轩的心都有了。
“请容臣禀!”俞序轩大声说,打断皇帝的暴怒,“微臣当时也不知此事真假,所谓上报的官员也只是道听途说,没有真凭实据。所以微臣的处理,完全合乎朝廷的法度、皇上的规矩。莫不是微臣要立刻拿了孙艺、阿兹两员朝廷大员,皇上才满意?”
隆庆帝也是气糊涂了,听俞序轩这麽一说,才想起此事过不在宰相。宰相身在京师千里之外,自然要核实後再处理。後来,他又想起那两个身为白丁、却逾矩进京告御状的升斗小民,愈发地觉得可恨起来,倒也觉得俞序轩此举,很懂规矩。
这个世上,没有人比皇帝更在乎“规矩”二字,规矩,是维护统治的基础。只是皇帝多半希望别人守规矩,而自己是不大遵守的。
想了想,隆庆帝说:“既如此,卿可查出什麽了?”
俞序轩淡淡地说:“未曾。”
隆庆帝忍著气说:“既然未曾,卿可以佳计?”
俞序轩说:“微臣以为,此事朝廷早有定制,朝廷的制度是本朝自立国以来无数人完善的结果,要远
喜欢名相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