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儿?”景骊足足愣了片刻,才想起周贵妃的确向他禀告过六皇子景珂今春入学启蒙这件事,他当时不知在忙什么大概只点了点头听过就丢在了脑后,此时经太后提醒才发现他这个做父皇的似乎对这位皇儿有些漠不关心,低声咳了一下才回话,“既然如此,就请母后为珂儿挑选几名合适的伴读。”
景骊并不相信他的母后仅仅是要为六皇子景珂挑选伴读才郑重其事地请他来说这件事。在他母后的眼中,大概只有景琪这位嫡孙才算是她的孙儿,其他人都是平常,至于景珂,此时能被太后提起,恐怕还是沾了别人的光。
“既然要挑选伴读,不如多挑几名,其他皇孙那里也可补上一二。”
果然,不出他的意料,在他答应以后,太后马上又来了这么一句。
“一切但凭母后做主。”对此,景骊依然没有反对,原因有二。
其一,他相信太后挑人的眼光,太后虽然向来偏宠景琪,但是在太后心里,江山社稷永远摆在第一位,所以他不用担心太后会作出让他为难的安排。几位年长些的皇子入学启蒙时景骊出征在外不在京中,伴读人选都是太后选定,事后观来并无不妥就可见一斑。
其二,景琪是嫡长,在世人眼中群臣心里,于情于理都是储君的第一人选,景骊虽然将群臣请求立景琪为储的折子驳了又驳,原因却从来不是旁人以为的那个。只有君权旁落的时候立储才会特别注重皇子外家,而此时的他早已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他向来对这个儿子不假辞色,严厉以待,不过是本着玉不琢不成器的原则在磨砺他。如果日后他堪当大任,不用太后劝说他也会给他机会的;如果他不堪大任,无论太后做了多少安排都没有意义。至于其他的皇子,当然也拥有同样的机会。
所以,心中早已打定主意的他不会在这些许小事上驳太后的意。再说,如果太后在伴读的安排上真的失了平衡,过后他自会再指定几名伴读让诸皇子间的势力维持均衡。
“陛下这么说了,哀家就先帮孙儿们把把关,圈定一个名单出来给陛下过目,如果陛下那里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也尽管添上去。”太后这么容易就达到了目的,心情颇好,注视儿子的目光更加柔和。
“说到人选,朕这里倒还真有几个,等过两日朕决定了人选再交由母后遴选。”此时,景骊嘴角浮起的笑容也堪称孝顺儿子的典范,天家母子的这场会面便在春风和煦中顺利降下了帷幕。
如同往年一般,卫衍的寿辰是在家里过的。皇帝虽然闲暇时恨不得整日和他腻在一起,每当这种需要他出现在家中的时候总是非常通情达理,当然事后的补偿是免不了的,但是事前永远不会故意让卫衍左右为难。再加上这次一举去了两个碍眼的人,更是乐得表现他的大方胸襟,直接给了卫衍十几日的假,让他可以整日陪着儿子直到临行那日。
“父亲,家里的事情我已经交代过大管家,让他按例处理,不过您平日也须过问一二,免得无人监管失了体统。”卫衍不放心儿子出门,种种琐事交代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跟在儿子身边一起去才好。比起他来,其实卫敏文更加不放心把他这个做父亲的一个人留在家里,祖父祖母均年事已高,凡事不可能一一照顾得到,他不在家里,这永宁侯府的事就需要父亲自己来料理。家中的众管事经过他多年调教,做事都有模有样,不过无人在上头弹压,天长日久下来难免会有人滋事,到时候……卫敏文无奈地望着父亲,他很怀疑他这个当了这么多年甩手掌柜的父亲能不能把这个家维持到他回来。
希望到时候家里的屋顶还没被人卖掉吧。
见父亲对他转交的账册钥匙等等物事根本不放在心上,继续啰嗦那些路上要注意的事项,卫敏文在心里偷偷叹了口气,暗暗祈祷等他回来的时候家里还留有遮身的地方。
无论卫衍怎么担心儿子会不会在路上吃苦头,无论卫敏文怎么担心父亲会不会在几年内就把家当败光,绿珠和卫敏文还是按时出发了,卫衍还是一脸落寞地回到了宫里。
景骊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也早就想到了对策。除了卫衍去近卫营处理公务外,其他时候总不忘将他勾在身边,游玩也罢,理政也罢,都拉着卫衍作陪,愣是让他忙得团团转,根本就没有空闲去想些别的。
那对景骊来说真的是神仙都不换的日子。空暇的时候不必说自然指使这指使那让卫衍围着他转,就算是理政的时候,所有他该做的事情都丢到了卫衍头上。奏折要卫衍取来呈到他面前,然后一页页翻给他看,看完以后批语要卫衍想,想好商量以后还须卫衍帮他写。而他要做的事,不过是忙时帮卫衍添茶送水,闲时抱着人恣意温存百般疼爱。
如此逍遥时日,过得他快不知今宵是何年。
就这样美美地过了几日,有一日午后内侍送来了太后圈定的皇子伴读名单。
按照这几日的惯例,不用他吩咐,卫衍早就乖乖把名单接过来呈给他看。
认真理论起来,皇子伴读是个苦差事,皇子们学得好得到夸奖的绝不会是伴读,皇子们学得不好这惩罚第一个会落在伴读身上,大抵真心疼爱孩子的父母是舍不得把孩子送进宫给皇子们为伴读的。不过皇子伴读是一项很不错的政治投资,特别是如今储位未定,这项投资的收益更是可观,而世家子弟大凡须为家族利益
喜欢景帝纪事之盛世繁华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