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九里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为负,所以上辈子的自己都是最简单的发型,冷了披着总是对的,热了就全部扎起来,再多的花样是不会了。
祁十香让祁九里坐下,自己散了祁九里的头发,然后手指穿梭,似乎还没一分钟,就好了,祁九里暗自佩服,伸手小心翼翼摸了摸头上的两个角。
“姐,如果你喜欢我绑头发,以后每天我都给你绑,我都会,十一的可是从小都是我绑的。”祁十香笑吟吟道,“绑头发我可是家里最棒的。”
祁九里一听这话,心里松了一口气,咧嘴点头。
等祁九里收拾利索了,院子外也传来了大伯祁山的呼喊声。
祁七竹去开了门,然后祁山和俩儿子都进来帮忙搬,四大筐的木炭加半筐粮食,还有一篮子鸡蛋,不过这个祁十香抱的稳妥,片刻不离手。
“诶,九里,你怎么穿七竹的衣服。”池灵苗见祁九里一身男装打扮,十分意外。
“大伯娘,这样方便些。”祁九里回道,为了让自己更像些,她刚刚还偷偷用手沾了木炭灰,描粗了眉毛,显得更英气了些。
等东西都搬上驴车,祁一飞和祁三升回去了,池灵苗仔细的给木炭都盖上秸秆,还放了些树枝丫,掩人耳目,祁山亲自驾驴车,池灵苗和祁九里四人也坐了上去,一行人慢悠悠往镇上去了。
池灵苗特地带了一床垫被,此时把祁九里几人的下半身都盖住,别说,暖和了不少。
一路摇摇晃晃,祁九里觉得自己的屁股麻木了,没有避震系统的驴车,还真是一项折腾人的交通工具,祁九里只能时不时的变换姿势,然后靠看周围的景致转移思绪了。
大约大半个时辰后,远远看到了房屋相对密集的地儿,还有那竖立着的牌坊,牌坊上刻着“金水镇”三个字。
镇上的房子一眼看去也都是低矮的,倒是有几家有两层楼,在矮子里拔了高个,不过这个跟后世的高楼大厦比,着实差远了,但祁九里还是看得很是起劲,古朴风迎面而来。
以前就看过影视城里的古建筑,要么是保存完好的小古城,可那些都是为了吸引游客,经过岁月的洗礼,多少还是会有些现代事物的影子,跟现在祁九里看到的还是差距很大的,眼前的才是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啊。
最重要的是这是青砖瓦房啊,祁九里除了欣赏,心里还存着向往,毕竟自己是要留在这儿了,居住环境还是很重要的,现在住的土坯房总归是要升级的,什么时候能住上青砖瓦房呢?祁九里突然觉得任重而道远。
“七竹,先送你去私塾。”祁山驾着驴车即将到达金水镇牌坊下。
“大伯,你们打算去哪里卖木炭?”祁七竹直问重点。
“我们这些木炭分量不少,散卖可能卖不出去多少,所以我打算先去杂货铺子问问。”祁山说了自己的决定。
祁七竹闻言点了点头,“劳大伯费心了。”
“放心,我们会看好九里他们的,木炭如果铺子吃不下这么多,我们到时就去镇上大户人家问问。”祁山已经有了打算。
“哥,你读书的私塾在哪啊?怎么样?”祁九里好奇问道。
金水镇上原本有两间学堂,规模不大,教书的是考取了秀才或是童生的先生。
可五十多年前,金水镇上来了一家大户,听闻是回归故土的,修葺了老宅挂了匾额方宅,还开办了一家私塾,一开始是想让自家子侄启蒙读书。
可方家私塾请的先生学识扎实,还是举人功名起步的,镇上其他大户人家得知,纷纷带了礼物前去慰问新到来的邻居,打好关系,然后提出了想让自家孩子进私塾的请求。
来请求的人多了,方家当家人为了公平公正,说了只要能通过考试的就能进方家私塾,且束脩免半,方宅及方家私塾一下子被整个金水镇的人知晓了,金水镇下面的六个村子也都得了消息,纷纷让子孙前去考试,毕竟束脩减半啊。
方家私塾开办了五十年,出了一位进士、三位举人、十三位秀才,当然其中大部分是方家子侄,考中进士及举人的方家子侄现在都是官员了,至于秀才功名的则是留在方家私塾当了先生,方宅也一跃成了金水镇上最有名望的书香门第。
方家私塾里的先生不止有方家子侄,也有镇上及下面村子考取了秀才的优秀读书人,方家私塾走出来的有功名的读书人,现在不是为朝堂效力,就是在用自己的学识教育别人,现在不止金水镇,旁边的其它城镇,甚至是县城里的人家,第一首选就是把家里的孩子送来方家私塾。
说到方家私塾,别说祁七竹,就连祁山、池灵苗也都知道很多,池灵苗抢着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跟祁九里说了一遍。
“好了,七竹,我先送你过去。”祁山驾着驴车找了地方拴好,然后跟祁七竹一人拎一边,扛着装了粮食的竹筐往方家私塾走去。
祁九里见两人走了几步就拐进了一个小巷子,忙探头过去看,巷子的尽头就是方家私塾,祁九里一眼就看到了大门上方挂着的匾额。
见祁山和祁七竹进了私塾的大门,祁九里才收回视线,然后就开始看四周,沿街基本都是铺子,还有三三两两摆着的摊子,基本都是吃食摊子,这些摊子也都很一致的没有摆在吃食铺子的门口,想来也是既不想影响了铺子,也不想被铺子影响。
热气腾腾的竹蒸笼,偶尔有人路过买,一开一合之间雾气弥漫的蒸笼
喜欢重生农门小当家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