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宗赵曙的一纸圣旨让王静辉再一次突破了自己设下的底线:正面走上政治舞台!对此是那么的突然,有点让他有种猝不及防地感觉。所以在听到圣旨的时候楞了半天神。“难道这真是我的宿命?!”王静辉心中反复的问道自己……
英宗赵曙在让王静辉外放这个问题上也是费了很大一番功夫的,自从看到王静辉的那篇策论后,赵曙立刻被他那篇策论所打动了,尽管那篇策论中没有什么具体的治国之策。但却在别人还在争论的时候,便可以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尽管按照策论中设立“经济特区试验田”的做法见效也是很缓慢,但总比那些人坐而论道强地多。
既然有了行动指导,就必须开始动手了。当英宗赵曙正准备摩拳擦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手头上居然没有一个官员适合去做这件事,宰辅韩琦、欧阳修等人身为国家首脑和中枢,那是绝对不可能现在离开汴都的,况且其他可以信任的官员都已经老了,没有什么活力来推动此事发展;如果选用那些年轻的官员,那些毛头小伙子不说才学如何。单就是他们那套“激进”的主张不说赵曙难以芶同,韩琦等中枢老成派也会不放心,必然从中形成制衡,难以达到王静辉策论中想要的效果。
这样算来算去还是自己的驸马最合英宗赵曙地心意,更何况这个策论本是王静辉完成的,由他来完成正是最佳人选。不过让赵曙可惜的是,王静辉实在是惊才绝艳,是他见过能力最出众的年轻人。相比之下,自己的儿子赵顼原本的优秀在这个才子面前显得这样浮躁,自己地本意是想把他留在身边朝夕问策的,这一外放身边少了个可以给他出主意的人,多少让他有些失落。相比之下,赵曙更加期待王静辉外放后会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也许经过几年的锻炼,这样才学能力出众的才子可能会变成真正的干才,这样的人才将来留给儿子也未尝不可。
英宗赵曙选定了王静辉后,还要得到各位执政的认可,否则那也是白搭,所以把韩琦、欧阳修、赵桀,张方平等人叫来,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选一说后,韩琦和欧阳修当即表示赞成。也可能是韩琦当这个宰辅积威已久,赵桀自然是说不得什么的,张方平和文彦博没有和王静辉接触过,所以对此有些微词,但并不是十分坚决,所以英宗今天的这两道诏书得以顺利通过。
不过在选择让王静辉就任的地点上,几个人就产生了分歧。英宗赵曙原本是想让王静辉到杭州去当知杭州军州事的,但这却遭到了包括韩琦在内的众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十分充分:杭州乃是繁华之地,运河漕运之始,事关南方诸路运送赋税和各种财货进京,这样的地方一是看不出王静辉能够有什么政绩,二是事关大宋要害,王静辉还没有什么经验,恐怕寻求中兴大宋的良方没有找到,反而会拖累国家。
英宗赵曙听后也觉得十分有道理,再就是他也不希望王静辉离汴都太远,所以便把距离缩短一半,定在了淮南东路的楚州,并且赋予了王静辉更大的权力:将淮南东路的漕运司和仓司的大权也交给了王静辉,顺便让他挂上楚州厢军的正印。经此一番波折后,这便是王静辉在驸马府中接到的圣旨。
当天晚上,颍王赵顼像往常一样到驸马府来串门儿,把这件事的原委完完本本的告诉了王静辉。对于王静辉即将远走楚州去赴任,颍王赵顼心中也是感到十分不满,因为在王静辉成婚后,他时常到驸马府来找王静辉讨论学问或是对国家的看法,王静辉也是比以前大方了许多,也不藏着椰着了,很多观点都是他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尤其是王静辉对韩非所主张的法家看法与外界那些夫子见解有很大的不同,并没有把《韩非子》像自己的老师那样形容为洪水猛兽,这些见解给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可惜这样的日子还没有持续多长,父皇地一纸圣旨便要把王静辉调到楚州去当地方官了。这怎能不让他郁闷?
王静辉面临这样地处境。虽然让别人感到羡慕甚至是嫉妒,但却不是他不想要的。不过事已至此,他心中明白既然自己也是半个宗室,想不沾政治地边那是不现实的,既然在河边已经湿了鞋。那就不用在乎是不是要保证自己是否干净了,应付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大不了被打回原形继续当自己地驸马。
由于身份的转换,王静辉现在对颍王赵顼更加关注了,英宗赵曙的身体据历史的记载实在是很差,虽然不知怎么回事,到现在为止他所见到的赵曙身体虽然不是很健康,但也不至于像史书上说的那么差劲。不过王静辉看得出来,随着治平三年即将过去,赵顼的身体虽然不至于就此完蛋。但也不会拖太长的时间,现在自己要到远离汴都的楚州去当地方官,更没有办法随时来保老丈人了,颍王赵顼也就是完几年当上神宗皇帝,这是定局。
王静辉想到自己这一离开汴都,以往在赵顼身上下的功夫恐怕也会随着他地远离而前功尽弃,他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所以对赵顼提出让他时常寄送策论回来的建议。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不过可能是王静辉在某段时间也曾对赵顼许下同样的话语,但执行却是另外一套,让赵顼产
喜欢宋风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