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明对家乡的变化感慨最多,他已经近十年没有回家了。虽然没有回乡,但是对家乡的关注却是与日俱增,他说,去年听到村里和镇政府对抗的事情后,村里实行了选举,他觉得藕西村终于又有了希望,不过他没有想到变化会这么快出现,而且是这么惊人的变化。所以,他决定为村里重新修建一所小学,第一期捐款80万元,全部用于村小的新建,如果教学设备配备不够,他愿意继续追加捐款。其余的人也捐了一些钱,总共加起来达到100多万元。尤其是那位在农业部当司长的吴俊明,看了家乡的变化,感慨地说:“当听到乡亲们和镇干部打了起来,我就想今后我还敢回家乡吗?当接到邀请信后,家乡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好,我怎能不回来。建设新农村也是我们司的一项工作,如今家乡成了新农村的示范典型,我没有理由不支持,我准备申请专项资金为家乡建设出力,主要用于安装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等。”
这对于吴永进和全体藕西村的村民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他们没有想到,消失了近10年的吴书明,一回家就有这么大手笔,能捐出这么多的钱来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没有想到吴俊明这个村里最大的官也回来了,还要为村里申请专项新农村建设资金。
这件事情吴永进很快就汇报给了杜秀青,杜秀青意识到这又是一个极好的新闻,马上通知了邓年荣来采访,自己还亲自拜访了吴俊明和吴书明等乡贤,大力称赞他们成功不忘家乡的崇高品质。
吴俊明拒绝了采访,当天晚上就赶去省城机场回北京了。邓年荣采访了吴书明后,吴书明很快就在整个信江市成了名人,黄钟明作为余河县委书记,亲自接见这位为家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黄钟明说,吴书明的精神就是新时代的余河人的精神,致富不忘家乡,回乡捐资教育,这样的精神值得全体余河人民好好学习。黄钟明当即拍板,把藕西村新建的小学,命名为“书明小学”,让藕西村人世世代代都记得吴书明为家乡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
真是好事接二连三。邓年荣整理了藕西村的选举的过程,再配合藕西村现在的变化,写了一篇长篇通讯:从“刁民村”到先进村的变化——记余河县平安镇藕西村选举。
这篇文章在江南日报发表后,被新华社全文转发,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宣传文章。几家中央媒体看到这篇报道后,专程派出采访队伍,来到了余河县,要求采访藕西村村委会主任吴永进和平安镇的当家人杜秀青。
杜秀青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样高规格的采访,在余河,似乎每次都和杜秀青有关。
当年杜秀青在团县委推出的典型桂智明,招来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让余河这个小地方闻名全国。时隔两年,杜秀青再次用自己的实力,把国家最权威的媒体引进了余河县。
因为有了一次应对中央媒体采访的经历,杜秀青对这次的采访更是胸有成竹。在许多人眼里,似乎国家级的媒体人很神秘,很难接近,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只要你做的事儿有亮点,有意义,尤其是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高度的契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那么你就会成为他们挖掘的对象,你就能感受到这些人的智慧和平易近人。这是杜秀青的切身体会。那些在电视里看着非常著名的主持人,来到你的身边,其实一样很亲切,很随和,很有爱心……
杜秀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迎接中央媒体的采访。
她把平安镇的每个角落都收拾得很干净,这个看起来并不发达的小乡镇,处处透着淳朴宁静,这也是媒体喜欢的格调。
藕西村就更没得说了,可以说每个指标都是达到上限的,处处都彰显出村民的素质,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名符其实,更是独一无二的。
杜秀青陪着媒体记者在平安镇转悠了几天,接受了他们全方位的采访和拍摄,最后让记者们满载而归。在这次接受采访中,杜秀青始终很低调,她说,平安镇的变化是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她多次提到,在平安镇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候,林宇市长却来到了平安镇驻点,给了平安镇全体干部最大的支持。那些记者后来又跑到信江市采访林宇,由此这位年轻的市长出现在镜头里,他说平安镇藕西村的选举说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尝试,并说年轻干部看准了就要大胆地用,杜秀青就是一个例证。
很快,节目播放出来,文章发表出来,余河县平安镇藕西村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成为了全国的示范典型。
杜秀青再一次声名远播,成为了整个信江市的政坛新星,引起了省市领导的关注。
林宇的话,似乎已经得到了应验。这一轮的宣传,果然如林宇所言,给杜秀青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杜秀青被省委组织部列为青干班学员,到省委党校学习半年。
七月初,杜秀青正式奔赴省城,开始她为期半年的学习生涯,平安镇的工作由马明桥全面主持。
临走前的一周,杜秀
喜欢女县委书记香艳官路:权色漩涡请大家收藏:(m.blshu.win),BL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